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中化探路 地该咋种

时间:2017-08-28     来源:人民日报

一个平台整合优势资源

种了大半辈子地,刘青才头回感觉土经验不灵了。

“除草剂喷了一遍,草还在,苗却死了。”这位黑龙江省明水县崇德镇民主村的庄稼人,急得团团转。

“你这喷头没使对,兑水量过大,造成了药害。”中化农业高级农机专家陈伟现场问诊,换喷头、兑比例,不一会儿工夫,问题解决了。围观的农民纷纷感叹:“现在种地还得靠新技术,你不服不行!”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重大课题。全国2.6亿农户,户均耕地不足半公顷,经营10亩以下的农户超过2亿户,一家一户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日前,中化集团将旗下化肥、种子及农业服务等业务整合为农业事业部——中化农业,力图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求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单指土地规模,也可以是服务规模。”中化农业总裁覃衡德说,中化实施的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战略,就是要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整合中化种子、化肥、农药、种植技术、气象大数据和农机等优势,形成种植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同时集成农业金融、粮食收储、农产品销售等社会服务资源,建立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服务体系。

“农业现代化最终要让农民受益,这是央企的责任。”覃衡德坦言,中化农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实现农业生产的集成高效。对农户,中化承诺最终产出不低于过去平均水平,超额收益部分农场和农民分成,让农民拿大头。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中化农业通过多元化服务和资本合作,为合伙人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要素,实现多赢格局。

不能单纯卖肥料,要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优质服务转变,实现“产品+服务”的双重定制。集成农业大数据,从原料到终端,农民在手机上就能“私人定制”复合肥。在湖南益阳市油和垸村,种粮大户何国康尝到了智能配肥的甜头。他把一张IC卡插入读卡槽,几分钟后,三袋配方肥从机器“吐”了出来。“地和人一样,缺啥补啥。”老何说,村里每块地都进行了测土,信息存到这台机器里,你要种啥、需要啥肥,机器就会按方抓药。两季稻下来,一亩增产300多公斤。

互联网思维打通农业产业链

从种到收再到销售,打通农业产业链并不容易,中化农业有何底气?

“借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为我所用。”覃衡德说,中化化肥、种子、农药等投入品具备优势,其他资源靠借力。农机方面,中化农业和两家顶尖企业战略合作,通过融资租赁配置农机设备;金融方面,中化农业将组建小额贷款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拓展服务;农业气象服务方面,与优秀农业气象数据服务公司联手,利用大数据,分析墒情、预测产量、防虫防害。

不种玉米种什么?广大农民犯愁,不少合作社也一头雾水。

中化农业MAP事业部总经理助理李贺说,分析优质大豆市场需求,倒推种植方案。不但如此,中化农业走进农民家中,算经济账,种植中化遴选的新品种大豆,亩产可达260公斤,超过传统品种50公斤,且蛋白含量42%以上,农民纯收益翻了番。

在黑龙江肇东,玉米品种上百种,农户怎么选?中化农业黑龙江团队通过市场导向品种遴选,种子二次包衣,提供全套土地托管服务。从“躬耕”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安心进城打工,每年增收上万元。

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结合,催生新生产力。MAP模式的核心是现代农业应用技术,企业不再单纯卖化肥、种子、农药,而是通过平台整合资源,智能化决策,以最优的种植方案提升传统农业。

MAP能否取得成功,品牌是关键。怎么塑造品牌?中化农业打造自己的“熊猫指南”。立足优质农产品,经第三方评估,让消费者找到真正好的农产品。

“做农业需要有‘三农’情怀。”覃衡德认为,央企要从整个农业产业链角度出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站在农业现代化的角度上考量,提高农业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农企共赢,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