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或“本公司”)(股份代号:00297)今天公布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截至2013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回顾期”)的年度业绩。
回顾期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加剧,市场低迷形势持续。在此困难环境下,本集团实现销量1,628万吨,同比减少5.02%。期内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5.70%至人民币347.22亿元;毛利同比减少46.19%至人民币12.79亿元。
由于各主要化肥产品的售价持续下跌、物流成本上涨,导致2013年发生亏损人民币1.25亿元,以及因为本公司预料以前年度产生的税务亏损在到期前将没有足够的应课税溢利予以弥补,因而按会计准则规定,将金额为人民币3.51亿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减记,导致本公司录得股东应占亏损人民币4.76亿元。期内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0678元。
多项财务指标控制在健康水平
面对危机,本集团坚定落实“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严控风险”的经营方针,积极夯实「风险内控、财务管理、集中采购、质量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精益和管理提升」等七大保障,使得本集团的多项财务指标,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动比率和资本结构等均处于良好状态。同时,本集团继续巩固其中国最大化肥分销服务商的龙头地位,保持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的良好战略合作,在技术营销型产品的拓展方面取得了突破。
按主要产品分类,2013年全年,本集团实现钾肥销售额人民币74.65亿元,同比减少23.30%;氮肥销售额人民币124.75亿元,同比减少11.83%;复合肥销售额人民币54.51亿元,同比减少11.91%;磷肥销售额人民币79.36亿元,同比减少15.42%。不过,饲钙销售额同比上升15.61%至人民币6.27亿元。
在钾肥业务方面,本集团以“洼地”价格签订今年上半年的钾肥进口合同,为2014年的钾肥经营构筑了良好基础,并深化农用钾的渠道营销,提高客户黏性。在氮肥业务方面,本集团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继续位处前列,并与核心供应商签订年度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彼此合作。至于磷肥业务,本集团强化了一铵和二铵的供应商管理,推进产销对接、渠道优化等措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忠诚度。在复合肥业务方面,本集团在华北五省深入推进生产企业与分公司的管理整合,减少渠道冲突,提升营运效益,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使差异化产品的销量显著提升。至于饲钙业务,中化云龙提高了低品位磷矿的利用率,并采用多种物流运输模式,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强化国内销售队伍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优化分销网络,提升产能,保障资源
回顾期内,本集团继续优化分销网络,致力提高其盈利能力,全年完成对240家网点的优化;截至2013年底,分销网点维持在2,000家以上。同时,本集团不断强化分公司专业化团队的建设,提升业务人员的营销推广能力,并加强基层客户的开发。
本集团持续推动先进制造,通过精益管理,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参控股的生产企业生产供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3年底,这些企业的总年产能超过1,200万吨。
借着行业的低谷,本集团深入推进“全球视野的资源获取战略”,持续关注国内外的煤炭、天然气、磷矿和钾矿等优质上游资源的并购机会,并建立专业化的人员队伍洽谈有关项目。
落实战略转型,推动业务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中化化肥首席执行官王红军先生表示:“二零一四年,化肥行业的供需矛盾仍将突出,而运输价格上涨等因素将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然而,随著政府致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与管理现代化,国家将对农业发展持续关注和投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内地化肥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集团将继续巩固贸易业务优势,严控风险,发挥分销网络潜力,打造招牌产品,提升分销型、技术营销型产品的占比,实现营销战略转型。与此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降本增效,推进技术创新,增加集团在所属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在加快现有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将把握行业的低谷,审慎地并购合适的企业。通过上述各项措施,我们将深入推动以肥为中心的矿肥一体化、肥化一体化、产销一体化、产品与服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