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与德勤联合举办第六届“ESG领先企业”颁奖典礼,旨在表彰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表现卓越的上市公司与资产管理机构,激励企业积极实施ESG战略,携手推动对环境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期间,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97.HK)旗下“中化长山低碳环保综合治理项目”荣获“领先环保项目”奖项、“第三代生物磷肥项目”荣获“领先社区项目”奖项。

实现CO2液化回收利用,废渣土壤环境改良与资源化利用
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率先采用航天炉褐煤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企业,致力于实现污染物的超低排放。为此,公司配套建设了一座处理能力达350立方米/小时的污水处理厂,全面收集并处理工厂产生的所有工业和生活污水。同时,公司锅炉烟气经过脱硫脱硝的超低排处理后,均达标排放。在一般工业固废处理方面,公司秉承“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的基本原则,竭力减少废物产生,并尽可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危险固体废物,则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安全转移和处置。
为了充分利用CO2资源,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公司恢复了原有的3万吨/年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有效回收二氧化碳。此外,公司还与第三方合作,由第三方出资建设了10万吨/年的CO2液化装置。这些液化后的CO2被外售给油田企业,用于注井驱油,从而实现了碳的捕获、利用和封存。
为深入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集团总部的环保指示要求,中化长山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企业战略发展紧密结合,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的环保型企业。公司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投入,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环保管理机制,持续优化升级环保设施,并着力提升企业环保的技术实力和人员能力。通过这些举措,公司力求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构建清洁文明、节能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厂。

第三代生物磷肥减量增效,守护大国粮仓
磷素作为作物营养的三大核心元素之一,其吸收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当季平均仅能达到约18%。同时,我国磷矿资源稀缺,已被列为战略性矿产,按当前开采速度预测,未来40年内磷矿资源将面临不可持续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化化肥作为生物肥料和土壤健康领域的创新引领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转型的号召,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并贯彻落实化肥“零增长”和“减量增效”等政策要求。2018年,中化化肥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生物磷肥——美麟美。此后,公司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不断提升“生物+”产品的科技含量。结合市场需求和作物特点,公司于2023年初成功推出了第三代生物磷肥。
这款第三代产品融合了最新的生物技术,旨在解决磷素易固定、难吸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有效提升农作物根系的磷素吸收利用率,并保持和提高磷素在土壤中的活性。其独特的“信号诱导促根技术”能够靶向诱导农作物根系向土壤中磷素富集区域生长,增加根系分泌物,从而显著提高磷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得益于这些生物技术的加持,与常规64%磷酸二铵相比,生物磷肥可使农户的亩投入成本降低10%以上,同时粮食增产5%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供应端,生物磷肥通过降低6-11个养分含量,实现了磷矿的梯级和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了宝贵的磷矿资源。同时,中化化肥创新性地结合了增效载体与大型磷铵装置,实现了一体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碳排放。在流通端,公司引导农资经销商向差异化产品转型,通过精细化的营销活动替代传统贸易经营方式,减少了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等不良贸易行为,促进了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助力保供稳价,实现了产业、流通和农户三方的共赢。
此外,美麟美、麟葆等品牌还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示范观摩活动,向农户传播科学施肥知识,为丰收提供坚实保障。2023-2024年,第三代生物磷肥已累计服务面积超过1200万亩。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中化化肥将继续秉承“生物+”战略,围绕“养分高效”、“生物技术”、“土壤健康”三大方向持续开展系统创新,不断创制和推广更多新型“生物+”肥料技术与产品,为守护粮食安全和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