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积极推进转型为农业服务商
2016年度中期业绩摘要:
实现营业额8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6.66%。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4.32亿元人民币。
每股基本亏损为0.0615元人民币。
(2016年8月25日-香港)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中化化肥”或“本公司”) (股份代号:00297)今天公布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本集团”)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回顾期”)的中期业绩。
今年上半年,受到实体经济下滑及产能过剩的影响,化肥市场营商环境充满挑战。国内三大主粮(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罕见地全线下跌,农民收益锐减,影响到以化肥为代表的上游农资行业。同时,由于政府取消多项优惠政策,包括恢复对化肥产品征收增值税,影响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
回顾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额8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6.66%;毛利为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66.51%。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4.32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录得盈利3.42亿元人民币;每股基本亏损为0.0615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录得每股基本盈利0.0487元人民币。
中化化肥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红军先生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压力较大。面对严竣挑战,本集团积极梳理内部问题,制订并加紧实施具针对性的业绩提升计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致力成为一家提供优质肥料产品和作物营养解决方案的农业服务企业。”
回顾期内,本集团实现产品销量521万吨,同比减少35.84%,各主要肥种的销量同比录得不同程度的跌幅,其中钾肥、氮肥、复合肥和磷肥的销量同比分别下降37.43%、43.07%、37.25%和38.46%。受到市场售价下跌与政府恢复征收增值税等因素的影响,本集团的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6.86%,致营业额的降幅高于销量降幅。
积极推进业务转型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本集团通过巩固与盐湖股份等国内外核心供货商的战略伙伴关系,持续稳定获取具有竞争力的货源,继续巩固其作为中国最大化肥分销服务商的市场地位,并积极推进由农资供货商向农业服务商的转变。
本集团大力发展代理佣金制的业务模式,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营销力度,进一步提升差异化氮肥新产品的规模,又向销售端发力,采取灵活市场政策,坚持做大做强分销型磷肥产品。至于复合肥业务,本集团通过打造「产品+服务」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和增值能力。在饲钙产品运营方面,中化云龙积极开展品牌建设,逐步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并根据客户需求,针对性开发能满足国际、国内不同地区质量要求的饲钙产品。
截止今年上半年,本集团继续优化现有分销网络,共建设及升级门店5,600余家,巩固了客户基础。此外,本集团通过推进“互联网+智能配肥”项目,加快化肥供给侧改革;设立农业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施肥技术,促进中国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展望未来,王红军先生表示:“今年下半年,外部经营环境依然严峻,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另一方面,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伴随中国政府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约束,未来化肥产品将向高效化与便捷化方向发展。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本集团将持续优化内部经营效率,建立新型肥料的农业服务模式,优化供应链管理,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持续关注国内外优质磷、钾资源获取,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分销网络改造,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为股东创造价值。”
关于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
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分销服务商、中国最大的进口化肥产品供货商和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商之一,以分销为龙头、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模式经营,生产和销售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化肥产品,是国内化肥产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中化化肥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农资分销网络和完善的农化服务体系,并与多家国际供货商组成战略联盟,在中国独家分销其产品。公司拥有的磷矿资源居中国前列,饲钙产能规模居亚洲第一。中化化肥是中国中化集团之化肥业务旗舰公司,于2005年7月28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中化集团于1950年成立,以营业额计算为中国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并连续26年获选为《财富》全球500强企业,2016年排名第13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