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纵览

中国钾盐产业及市场需求运行报告

时间:2008-12-05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一、中国的钾盐产业政策

  中国的钾盐产业发展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钾盐产业列入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并从1997年到2007年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对钾盐发展的优惠产业政策,如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钾肥增值税有关的通知等,并对钾盐生产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先后投入建设一批重点钾盐项目。比如:青海盐湖百万吨钾肥生产项目、罗布泊盐湖120万吨钾盐项目、中国老挝合作年产500万吨的钾盐项目等,表明了政府一贯重视扶持钾盐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钾盐的科研状况

  中国历来重视钾盐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拥有一大批专业从事钾盐探矿、工艺技术、生产装备等技术研究和设计的科研院所及企业。如,上海钾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湖南长沙化工设计研究院、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都先后在国家找到钾盐矿床资源、设计项目工程做出努力,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研究出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等一系列钾盐生产工艺技术,对中国建设青海盐湖、罗布泊盐湖的两大钾盐基地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奠定了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然,我国对钾盐产业的研究、探矿、开发、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与国际上钾盐产业发达的国家尚有一定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增加投入,才能使中国的钾盐产业健康的向前发展。

  三、中国的钾盐发展

中国钾盐工业的生产,经过从无到有近五十年的发展,形成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新疆罗布泊盐湖为主的钾盐生产区域。其中,察尔汗盐湖地区的青海盐湖工业集团2008年度钾盐产量213万吨,其他生产企业生产钾盐117万吨,总资源量达330万吨,对中国钾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钾盐自给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一部分进口补充国内需求,因此中国从1996年开始进口钾肥,每年由国内主要钾肥进口商与国际钾肥生产企业进行进口谈判,形成钾肥年年进口、进口量年年递增的局面。但是,由于消耗量有些是重复计算,中国的钾肥消耗量数据存在误差,一些库存量为次年的生产需求起到了补充支撑作用(见钾肥进口数据表)。

1996-2007年我国钾肥进口情况            (单位:万吨)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氯化钾

347

463

512

520

599

516

665

623

718

883.3

705.3

941.4

硫酸钾

42

62.8

53

19.7

19.1

26

30

33

16.9

19.0

24.7

17.95

硝酸钾

-

-

-

-

4.8

11.1

5.9

6.3

7.2

1.1

4.9

7.19

复合肥

213

259

233

236

199

226

282

224

205

228.5

195.2

135.1

折合K2O

266

353

369

357

401

359

456

427

473

574.2

466.9

597.2

  中国钾盐工业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加快发展步伐,先后建设了几大重点项目。其中,青钾百万吨钾肥工程在2007年开始试验固转液工程,条件成熟后,可再规划建设一个100万钾肥工程项目;2006年开工建设的罗布泊国投罗钾”120万吨工程将于200812月建成试车投产,目前罗钾二期180万吨的钾盐工程开发前期工作正在启动,全部建成后,钾盐产量将达到300万吨;2003年,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西台吉乃尔盐湖为重点的项目工程开工,分两期开发建设100万吨钾镁肥工程,现一期工程30万吨已经投产;200712月,青海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开工建设10万吨氯化钾、20万吨硫酸钾镁肥、48万吨硫酸钾等工程,计划2010年全部投产,届时,将有78万吨的钾肥供应市场;20071月,青海三钾硅业有限公司开发马海湖盐湖钾肥工程,规划建成50万吨氯化钾工程,湖区现发展到25万吨的产量;20078月,四川邛崃钾矿肥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邛崃钾矿,一期10万吨装置正在设计施工中,200912月建成投产二期20万吨产能,三期工程完成后,将达到100万吨产能。20085月,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1万吨氯化钾试验工程项目建成,规划设计10万吨产量;200810月,上海雅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新疆玛纳斯湖投资组建新疆新雅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20万吨钾镁肥工程项目;200811月,中钾投资开发公司建设青甘板块氯化钾工程,规划50万吨生产规模。

  预计在未来10年间,这些项目将增加808万吨的有效供给量,改善中国依靠进口钾盐的局面。

  于此同时,中国钾盐行业部门加紧规划,组织开发以贵州、新疆、陕西、西藏、云南等地的新钾盐板块,并组织中国企业到国外开发钾盐项目。目前,在老挝有4家企业投资,其中,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建设500万吨钾盐工程中的5万吨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2009年完成投产;中国水电老挝矿业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100万吨钾盐工程完成探矿,可行性研究正在进行之中;老挝嘉西钾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的100万吨钾盐工程5万吨示范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四川开元集团于200810月在老挝甘蒙省取得194.8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可规划100万吨钾盐的建设规模。

  信息表明,中国不是贫钾国家,目前只是对钾盐产业科研、探矿、建设投入力度不够,使钾盐产量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随着对钾盐产业的重视和开发,中国钾盐将逐步满足需要,实现自给。

  四、中国钾盐的资源

  中国的钾盐资源主要产区在青海柴达木盆地,此外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氯化钾储量为7.91亿吨,四川,贵州、新疆、陕西、西藏、云南、甘肃等新发现钾盐板块,据测算为2.3亿吨,总计可供开采的钾盐资源约10.21亿吨。

  五、中国钾盐主要生产企业(矿物生产,未含二次加工企业)

  目前,国内拥有多家钾盐生产和开发企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海西州中航三钾硅业有限公司、青海瀚海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盐湖东方优质氯化钾实验厂、青海省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新雅泰化工有限公司、北京昆龙伟业格尔木有限公司、青海地矿集团钾肥有限责任公司一厂、青海地矿集团钾肥有限责任公司二厂、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青海昆仑镁盐有限责任公司、都兰县钾肥有限责任有限公司、青海成功钾盐有限公司、格尔木3405厂钾肥有限公司、格尔木黄河钾肥有限公司、柴达木地矿化工总厂、格尔木市庆丰钾肥有限责任公司、格尔木市昆宝钾肥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格尔木蓝天钾肥厂、格尔木兰空钾肥公司、青海格尔木昆仑硫酸钾厂、格尔木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海柴达木盐湖化工有限公司、格尔木浙海钾肥有限责任公司、青藏铁路开发公司、大柴旦青达钾肥有限责任公司、大柴旦西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江城泰裕钾肥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从事矿物钾盐开发生产,形成300余万吨的矿物钾盐生产能力。

  六、中国近年钾盐产量

  2006年钾盐产量330.22万吨(209万吨氧化钾×1.58系数,其中盐湖197万吨);2007年钾盐产量286万吨(其中盐湖196万吨);2008年钾盐产量330万吨(其中盐湖213万吨)

  七、中国钾盐消耗量与剩余结转库存量

  2007年钾盐剩余库存结转量为500万吨,预计2008年度消耗量达700万吨。2008年总资源量进口为550万吨+国产钾盐为330万吨(矿物生产),共计2008年总资源量为880万吨。2008年度剩余总资源量180万吨(2008年总资源量880万吨-2008年度消量700万吨),预计2008年总结转量为680万吨(2007年结转500万吨+2008年度剩余总资源量180万吨)。

  八、中国2009年预算消耗量和2009年钾盐资源总量

  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中国钾盐在2008年大幅减少消耗。估计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持续影响,中国钾盐消耗量将进一步减少,此外农业上采用的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补充有机肥使用。预计2009年钾盐消耗为600万吨,加上需求增长10%60万吨,总计在660万吨左右,而预计2009年总资源供给量为1080万吨(2009年生产400万吨+2008年结转库存量680万吨)。所以,2009年度国内钾盐资源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九、中国正合理开发、引导、利用钾盐资源

  1、难溶性钾源和海水提取钾盐的利用中国在发展大型可溶性钾肥生产基地的同时,要拓宽钾源,突破难溶性钾源生产钾肥的技术关和经济关。中国难溶性钾源丰富,如钾长石、明矾石、绿豆岩、伊利石等,分布遍及各地,可通过综合利用技术,制成多种含钾肥料。如钾氮肥(含N 12% -13%,含K2O 15%-16%)、硅钾肥(含K2O 4%- 8%)、钙镁磷钾肥(含K2O 2%-4%P2O5 10%-14%)、钾钙肥(含K2O 4%- 5%)、钾镁肥(含K2O 8%-10%MgO 10%)、硅镁钾肥(含K2O 7%)。虽然这些钾肥产品含钾量不高,但含有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养分,适合在一定的经济半径范围内应用。综合利用所得的大量副产品,也可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2、开发释放土壤含钾技术的利用

  中国耕地大部分含有硅铝酸钾盐等难溶性钾素,但不能为作物直接吸收。应积极开发推广多种化学解钾添加剂和生物活化剂(微生物制剂),使土壤中的难溶性钾素转化为可溶性钾素,为作物吸收利用,这将是节约开采钾盐资源的有效途径。

  3、实施海水提钾的开发,以增加资源量

  海水含钾虽然较低(约350-380ppm,但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1.8KM),溶存量大(500-550亿t),并含有多种元素(约80多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海水利用,关键在于技术。中国河北工业大学的天然沸石离子筛法钾离子高效节能富集技术已完成中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应加快工业化进程。另外,中国沿海地区都有海盐生产,晒盐提卤使除去纳盐(海水纳钾比30∶1)的浓缩海水有利于提取钾肥的可行性,海水提取钾盐为中国钾盐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十、构建中国钾肥的稳定供应体系,打破垄断格局

  为满足国内钾盐需求,中国进口一定钾肥为补充十分必要。但是,近几年国际钾肥市场在国际供应商垄断下,由于世界经济过热发展,加上对消费的不当引导,造成大量钾盐消耗增加,价格也持续上涨。目前国内进口钾肥达到5100/吨,国际上达到1000美元/吨,这是不正常的。同时,由于中国钾盐流通市场存在一定问题和少数集团的垄断经营,也制约了中国钾盐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的钾盐产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发展自己的钾盐产业,增加科研、探矿、建设的力度,有效增加供给量,并引导市场合理利用钾盐资源。比如,在农业上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加有机肥的补充,并节约矿物钾盐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

  我国已经启动钾盐长远发展规划,一旦实现,将打破钾盐垄断局面,实现中国钾肥资源自给自足的供应体系。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国内钾肥生产基地和境外建厂结合,使近中期钾肥进口依存度降至50%,并有望在中远期降到30%左右,从而形成国内生产、境外生产和国际进口达到三足鼎立的格局。

  十一、中国2009-2010年的钾盐运行形势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过热,在国际钾盐垄断企业的推波助澜引导下,国内钾盐价格由1600/吨,上涨到5100/吨,为此,出现一些企业对钾盐惜售、囤积现象,造成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品销售下降,钾盐的消耗量也锐减了25-30%。同时,由于钾肥的价格高达5000多元/吨,复合肥价格也随之高涨,加之下游需求减弱,导致农业用钾消耗减少,并造成二次用钾盐加工工业品的滞销和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此外,有些经营钾盐企业及部分媒体,仅仅依据中国钾盐价格与国际钾盐价格之差,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认为中国钾盐资源紧张,还有300美元/吨的上涨空间,造成钾盐市场惜售、囤积现象严重。下游需求减弱、终端销售渠道不畅,导致钾盐从20089月到11月间的价格一路下跌,每吨跌幅达千元,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近50亿元,这是不当导向所造成的后果。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行业分会认为,由于现在全球出现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势必影响各个行业,其能源、产品等价格都在理性回落的趋势,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造成钾盐消耗减少。所以,2009年至2010年的钾盐价格也会随着经济速度的放缓而失去部分上涨动力,并进一步加速理性回落。中国的钾盐经营者和消费者,应该正确按照经济运行规律和消费趋势去经营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