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4点多,吉林省九台市龙家堡镇二道河子村,穿着白T恤的村民王晶,正在田边看着从镇里农机合作社租来的免耕播种机欢快地播种:效率高,种肥一条龙,比传统耕种方式还节约差不多一半的钱。
“从前,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汗一脚泥,哪还能穿白T恤?”种了20多年地的王晶,现在不仅种地轻松,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玉米王”。
“我去年种了3垧地,一垧产玉米2.8多万斤,以前也就产个2.1万斤。能多打粮,是因为我参加了‘玉米王挑战赛’,把科技用在了种粮上。这不,还拿到了大奖,一辆小货车呢。”
2012年,农业部启动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提升行动——力争到“十二五”末,东北地区近2亿亩玉米中,实现1亿亩玉米平均亩增产200斤以上,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为了让“双增二百”行动落到实处,农业部和中化化肥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活动,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共设6个赛区,在玉米收获前,经过县级、省级估产、农业部实测后,每个赛区评出“玉米王”。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种粮的积极性。
在“双增二百”活动中,各地的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传递科学种粮的技术和知识。“春耕期间几乎天天长在地里。”正在地里忙活的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周世艳,是王晶的“辅导员”,她说:老百姓对这个活动认可,多打粮多收入啊!
王晶地边站着好几个同村的乡邻,说说笑笑:看人家“玉米王”,种地省事,还多打粮多卖钱,我们也跟他取取经。
今年,跟王晶同一个屯里的40多户人家,有20多户参加了“玉米王”比赛。王晶说,春耕前,乡亲们就常到我家串门,问我咋种粮。
新形势下玉米要增产,最大潜力在科技。正在地头观察的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赵明说,“双增二百”行动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