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中化拿下加拿大钾肥进口大单

时间:2010-11-08     来源:中国化工报

        10月21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子公司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已经与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及另外两家加拿大钾肥生产商签署协议,将在2011、2012、2013这3个年度分别从后者购买共100万吨、105万吨、110万吨钾肥,总量不低于我国海外钾肥进口量33.33%的份额。
        此消息一出,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这次钾肥进口的议论,在业内迅速升温。就此,CCIN记者分别采访了有关部门。
        坊间流传进口价不确切
        有媒体对这次签订的价格表示置疑:“拟议价格分别为不低于6亿美元、7.3亿美元、8.7亿美元,折合每吨价格是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而今年1月中国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签署的2010年度钾肥到岸价,仅为350美元/吨,数量为80万到120万吨。1月份以来,中国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也只在每吨400美元上下。”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是国内唯一的钾肥行业组织。中化集团是该组织会员,同时中化集团进口钾肥的不少国内用户——钾盐企业和复合肥企业也是该分会的会员,可谓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关系。那么,他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CCIN记者采访了该分会会长李刚。
        对此,李刚解释说:“说这次签订的钾肥进口协议价每吨600多美元,这是不确切的。本次中化化肥与加拿大的3家钾肥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备忘录,只是框架性地约定每年的进口数量,目的是为了及早锁定加拿大钾肥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总量,保障未来几年国内钾肥供应的基本稳定。在执行备忘录时,中化化肥还需每年在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达成价格协议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再商谈具体的进口价格、数量等。”
        李刚告诉CCIN记者,其实这不是中化化肥头一次与加钾签订3年的长约协议了。中化化肥一直是加钾在中国市场的独家销售代理商。自2004年起,就连续两次签署了3年合作备忘录,即2004~2006年、2007~2009年。这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一方面能放缓世界钾肥巨头垄断的步伐,另一方面会给予其他国际钾肥供应商一定的压力,为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特别是在必和必拓收购加拿大钾肥公司的时段内,中化化肥与加拿大钾肥公司这一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正逢其时。这对稳定我国钾肥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国产、进口、境外钾肥3者的有序发展争取了时间。同时,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的进口渠道的统一,避免了多头对外抬高进口价格,起到了抑制价格的作用。
        我们始终处于价格洼地
        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负责人介绍,由于2005年以来我国建立了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五矿化工商会指导下的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由中化、中农等进口企业组成联合谈判小组与外商进行谈判,提高了我国钾肥进口的对外谈判能力,使中国的钾肥进口价格始终处于全球的低价区。2006年、 2007年中国钾肥进口价格每吨仅分别上涨25美元和5美元,低于全球的其它市场。
        据国家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统计,中国2007年进口钾肥平均到岸价格每吨为243美元,同期印度为275美元、东南亚为350美元、巴西也为350美元左右。2008年我国进口价格虽然每吨上涨到600~650美元,但与同期巴西每吨超过1000美元的进口价格相比,仍然具有明显的低价优势。2009 年,面对过高的钾肥价格,由于进口渠道统一,中国坚持2009年一年没有进口高价钾肥,终于迫使供应商在2009年底签订了中国2010年到岸合同价每吨 350美元的全球最低价,较2009年印度的进口价格每吨低了110美元,较巴西、东南亚等市场价格每吨低了125美元以上。以上事实说明,多年来钾肥进口采取联合谈判机制,中国进口钾肥“价格洼地”的存在,证明这种谈判机制是正确的,是对中国有益的机制。这种机制也保护了我国农民的利益,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对钾肥进口权集中机制持赞成态度。他认为:“参与谈判的人多了,反而不利于谈判。”梅新育举例说,以前我国铁矿石谈判为什么十分被动,就是因为跨国企业拿住了中国企业不能一个声音说话的软肋。因此,钾肥进口集中与谈判权集中不应打破。“这与其他领域的垄断有质的不同。”
        与梅新育不谋而合的还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杨冠三。他表示,面对国际卖方垄断市场,买方也必须用垄断的方式进行购买。钾肥资源在国际上是垄断的,资源垄断各方已初步形成价格联盟。如果是国内几十家企业对国外几家企业进行谈判,就会降低我方的谈判地位。另外,面对垄断,对不同的商品应该采取不同的办法。对应该进行充分市场竞争的商品,国家放开管制就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对于像钾肥这样的特殊商品的进口,我国只能是采用集中谈判机制。
        要完善联合谈判机制
        CCIN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了希望进一步完善目前实行的联合谈判机制的声音。
        据了解,全球钾肥资源高度集中,而加拿大钾肥是全球钾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3。近年来,虽然我国钾肥生产发展较快,但还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对钾肥的需求,每年仍需进口相当数量的钾肥。加拿大钾肥在产品品质、一次性供应量方面的优势,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自1972年中国首次引进加拿大钾肥以来,我国市场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市场,对加拿大钾肥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广大农民对土地缺钾和加拿大钾肥的品质及适应性已有普遍认识,南方省份农民对使用加拿大钾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因此做好加拿大钾肥的进口工作,对满足我国钾肥需求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2006年初到2007年底,我国氯化钾进口价折人民币每吨从2130元上涨到2340元,2008年一度涨到4000元/吨左右,到目前又回落到2700元/吨左右,波动剧烈。因此,如何降低钾肥进口价格,让利于农,这是需要进口谈判商和业内企业共同努力的课题。
        一位企业人士告诉CCIN记者,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批准了十几家进口钾肥企业的资质,但这些企业要么被限定只能进口自用原料,要么被加钾拒之门外。由于历史形成的集中经营,后来的企业无法打开加拿大进口渠道。这次中化化肥签订的独家代理协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CCIN记者了解到,2002年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和华垦国际贸易公司获得了钾肥进口经营资格。但由于这两个公司采购能力有限,中化建2007年全年进口钾肥共20万吨,华垦数量更小,加拿大钾肥公司根本看不上。两家公司只得从德国、约旦等其他地方进口,产品等级、进口价格、进口数量与同一时期的中化化肥进口无法相比。
        如何改进目前的进口钾肥谈判机制?业内企业表示,应进一步完善联合谈判机制,对外一个声音说话,但关键的是对内谈判过程要透明,谈判成果要合理共享,要有监督机制。参与谈判的企业要能够代表中国的利益,国家要有相应的政策,确保国内广大钾肥用户特别是农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