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欢迎收听今天的新闻纵横。
(出音响)村主任:今年中化化肥和咱们村搞了一个科技示范村,对咱们很有启发,群众认识也很不错!我们村子再次请到化肥公司的专家郭老师到咱们村子来讲花生、玉米、棉花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请大家注意了啊!
眼下河南不少村子麦收结束以后,村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夏播作物田间管理阶段。这个节骨眼上,当地村民最头疼的就是病虫害的防治问题。而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镇黑龙村的村民这几天异常兴奋,因为中化化肥公司的农化专家又来到这个村办科技讲座了。
专家:农民朋友们大家好,目前大秋作物已经进入了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我先说说这个夏玉米的问题。在目前已经是出苗了,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中耕灭茬,保墒灭草,这是首要的一项工作。
提起中化化肥的农化专家在村里办的科技讲座和现场指导,黑龙村村民的话匣子就止不住了。特别是今年春季,春旱非常严重,当时正是小麦的灌浆时期,又赶上连续7天的干热风,要没有农化专家及时现场指导,恐怕今年的产量又没谱了。因为按照往年的经历,凡是赶上干热风的年份,每亩减产个200来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王德龙是村里包租了40亩的小麦种植大户,提起5月份的那场干热风,现在仍然有些后怕。
(出音响)那一次的干热风来临以后呢,眼看一大片小麦心理着急,也不知道怎样预防。晚上我们村里放中化的讲座,其中讲到怎样预防干热风,听到以后呢我就和身边的邻居们商量学着赶紧干。也是试试,这么大一片小麦要是受灾可不得了。后来麦收的时候我门到地里以后把麦头一揉一看,感觉肯定是丰收了,等收割的时候,(没有预防的小麦)麦粒瘦小,我门的子粒饱满。我感觉很高兴!你是不信科学是不行。一亩地多收了100多斤。
王德龙告诉记者,和往年相比今年是个灾年,但听了技术讲座的村民,小麦平均亩产量都保持在700斤以上,现在村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了科技的重要性,渴望能得到更多的技术指导。今年60多岁的张银富现在专门负责村广播站的大喇叭广播,他说,只要专家一来,会议时就挤满了前来取经的村民。
(出音响)讲座的时候我就开广播去,通过广播往外宣传,老百姓把会议室都座满了。去了以后老百姓还要问,进一步还要再问专家。
黑龙村的村民能够经常听到他们渴望的科技讲座,这得益于黑龙村村委会和中化公司共同进行的示范村建设。为了指导农民科学施肥,2006年7月,中化公司河南分公司聘请农业大学以及当地的农业专家在黑龙村建立了科学施肥示范村,根据不同的季节、作物的生长情况,组织不同的农化服务活动;在冬季农闲时,组织农民讲解农业知识,搞讲座;在农忙的关键时期,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在用肥旺季,请专家现场讲解施肥知识,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平衡施肥。
中化化肥河南份公司经理刘咏:
(出音响)0102我们公司来讲的话,实际上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我们的产品,这实际上是一个次要性的,要让老百姓知道我们是在帮助他,不断减少农业投入的成本,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这是我们核心要做的事情。现在农村市场本身的秩序,秩序不是太好。有些不负责任的经销商在这过程当中也作了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所以从我们来讲,我们公司作为一个中央企业,也是国内化肥流通的主渠道,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农民对化肥的认识,什么样的化肥是好化肥,什么样的化肥是货真价实的好化肥。农民作不同的作物,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化肥,你在不同的季节,比如说什么时候用氮肥,什么时候用磷肥,什么时候用钾肥,把这些科学告诉农民。
村民付献以前一直认为,要想庄家长的快,就得一个劲的施氮肥。通过专家指导,现在越来越重视复合肥的使用了。
(出音响)那几年种玉米喜欢用碳铵,现在每亩地使用50斤中化复合肥,玉米成熟均匀,子粒饱满,突出的表现是不容易倒伏。只用碳铵类的肥料的苗子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容易倒伏。科学施肥以后就没有出现倒伏的,玉米不倒产量就高。
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不但聘请的农化知识顾问深入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指导,还以送戏曲、送电影下乡等形式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一年多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农化服务活动,使黑龙村的村民科技意识增强了,用肥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逐步增加,黑龙村村委会主任钱常有对记者说,以前村里没钱搞新村建设,现在是村民争着要建新房。
(出音响)示范村实现了以后,我们村有了明显的经济收入,作为一个群众作为一个农民收入提高最好!使用了中化化肥以后呢,也带动了新农村的建设。(收入不提高)象其他村子有规划也实现不了。我们村子的步伐比较快。你们都可以看到马路两边的房子。经济富足了,各方面都好发展。
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中化化肥公司清醒的认识到:做好化肥的生产、供应和服务工作,事关“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经理刘咏:
(出音响)中化河南分公司一直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服务三农,帮助农民理解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0021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应该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
〖片花〗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涉农的国有大型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支农活动,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应该是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提高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
中化化肥公司高度重视向农民传授和推广科学种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提起河南“杞县大蒜”,不少人还记得2001年在北京第三届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焦裕禄的儿子、时任杞县县长的焦跃进亲自宣传,"县长卖大蒜"的新闻使杞县大蒜一举名扬国内外。
眼下又到了大蒜销售的黄金季节,生机盎然的杞县大地成了蒜的海洋。市场上、马路旁、村头边,地上堆的、袋里装的、车上载的尽是雪白饱满的大蒜。刚刚结束的杞县第一届大蒜节,使杞县大蒜的购销生意更加红火。在苏木乡大蒜交易市场,记者看到:过磅的、付钱的、讨价还价的,一派忙碌繁荣的景象。蒜农胡金岭高兴地说:
(出录音)“今年大蒜长势比较好,一亩地能产2500斤到30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能卖2000到2500块钱,一亩蒜的收入能顶3亩小麦的收入,顶玉米能顶3亩,棉花也能顶2亩。”(录音止)
苏木乡是杞县一个典型的大蒜之乡,全乡五万八千亩耕地,90%以上种植了大蒜。这个乡的大蒜交易市场全长5公里,一到收购旺季,有5000辆“奔马”农用车活跃在市场上,每天交易额两千多万元,全年市场总交易额达到4个亿,去年全国大蒜节上,苏木乡被评为了全国大蒜产业十强乡镇。目前,苏木乡专业从事大蒜经营的经纪人有两千多人,他们繁荣了大蒜市场,自己也走上了致富之路。经纪人裴学荣:
(出录音)“我搞大蒜已经20年了,现在不仅搞大蒜收购,还储存,还加工,还销售,还出口,就说今年吧,从5月份我收了几百吨蒜,搁那儿有20天时间,如果现在按市场行情出手,就能赚十来多万。”(录音止)
杞县种植大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地特有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大蒜种植。杞县县委县政府和农业部门合作成立了大蒜研究所,专门从事大蒜育种、引种、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试验和各项技术推广工作,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杞县大蒜研究所所长高尚文:
(出录音)“咱技术人员走乡串村到田间地头讲课,光有数字记载的,一个年度有上千场次,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都能到;印刷技术资料《大蒜春季管理意见》《高产栽培技术》等各种科学技术吧,有七八万份。特别我这个电话,是公开的,24小时没关过机,每天光接受群众技术咨询不下20个,随即拨打,随即给解答。”(录音止)
为提高大蒜产量,保证大蒜品质,不少大蒜专业村镇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
2006年7月,高阳镇蔡固村与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化化肥科学施肥示范村,聘请了农业大学以及当地的农业专家,根据不同的季节以及大蒜的生长情况,组织不同的农化服务活动:在农闲时,组织农民讲解农业知识,搞讲座;在大蒜种植的关键时期,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在用肥旺季,请专家现场讲解施肥知识,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在示范户李书亭的场院里,到处是正在晾晒的大蒜,他高兴地向中化农技顾问胡老师介绍说,跟去年相比,蒜头儿大了一圈,亩产增加800多斤。而专家也对他在种植方面还应注意的问题现场进行了指导。
(出对话录音)
蔡固村成为中化化肥科学施肥示范村一年多来,大蒜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而蔡固村村委会主任李书林说,这一年更重要的收获是农民的科技意识增强了。
(出录音)通过一搞这个示范村呢,老百姓确实得到了实惠。不如这个大蒜,通过成立示范村以后呢,大蒜的产量能从2500斤增加到3500-4000斤,百姓得到了收入也明白了上肥料和如何管理,中化公司也有技术人员支持给百姓讲怎样施肥,什么时间施肥,将来百姓得到了科学施肥知识。
科学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让杞县的大蒜产业发展很快,近几年,杞县先后建成了苏木、葛阳、邢口等11个大蒜生产专业乡镇、150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为了扩大销售规模,杞县培养了以大蒜经销为主的农村经纪人5000多人,组建了100多家农产品销售公司,成立了近50家大蒜贸易企业,使大蒜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直接或间接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对于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镇黑龙村、杞县的村民们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买到化肥的同时,还能免费得到相应的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一系列的农技服务。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的总经理刘咏告诉记者,象黑龙村这样的科学施肥示范村,去年在河南已经建成了29个,今年计划再建设59个,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农化服务,帮助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出录音)0000我中化公司建中化农业示范村,我们的目的在于以点带面,找到一个在当地农业有代表性的乡镇或者乡村,我们在这些地方选择一些种粮大户,做一些科学施肥的示范性工作,我们06年已经建了29个示范村,07年我们准备再建59个示范村,我们争取用2-3年的时间,能够真正让我们这个科技示范村,覆盖河南全省。真正地让中化这个公司能够为老百姓的科学施肥,起到应有的贡献。
经统计,中化化肥河南分公司2006年在河南43个县(市)累计举办社会公益活动800余场,成功建立中化化肥示范村29个,直接受益农民群众达到78万人次,深受当地政府及农民群众的热诚欢迎。而在全国,截止2007年6月底,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已经建立科技示范村274个,今年还将和500个村子共建科技示范村,有10万余户农民得到更多的科学施肥等农业知识培训。
据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中化化肥公司在各地开展的“ 服务三农、助建新农村建设,以送科技、送电影、送化肥、送戏曲”等下乡活动坚持不懈的实施,希望能为地方农业经济的腾飞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时也为地方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迈上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地方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为国家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