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农业部携手中化组建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

时间:2017-03-22     来源:农资导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化肥行业减肥增效形势愈发紧迫。3月20日,正值春分,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指导下,中化化肥牵头联合国内22家涉农科研和经营单位组建的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正式在京成立。

23家单位成立“减肥”联盟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魏启文在致辞时说,今天必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化肥减量增效和零增长行动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据了解,近年来,按照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关于“创建覆盖上中下游‘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使联盟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的要求,农业部加快了各领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组建工作,此次成立的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一共23家,除发起单位中化化肥之外,包括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科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12个权威科研机构,包括中化现代农业、中种集团、河南心连心、云天化、瓮福集团、金正大等11家龙头企业。中化农业事业部总裁、中化化肥总经理覃衡德当选为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当选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减肥增效成农业供给侧改革焦点

加3500亿斤、蔬菜增加近2亿吨、水果增加8000万吨,化肥对此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此同时,过量和盲目施肥现象非常突出,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带来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品质安全风险,化肥减量增效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焦点之一。

覃衡德认为,当前,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化肥产业结构调整和减量增效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化肥与种植技术体系脱节、企业各自为战,甚至部分产品过度营销等问题,急需业内骨干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行动与资源整合,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为此提供了难得的合作平台。

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启动

张福锁表示,与未来可持续的现代农业需求相比,以减肥增效为目标的国内肥料创新刚刚起步。他把新型肥料发展分为三代,分别对应减肥增效、绿色增产增效和优质高产高效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肥料用量梯次减少,从每公顷300公斤直至下降到150公斤,而目前中国的肥料研发还处在第一代,距离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

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受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热捧。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天平当天特地赶到启动仪式现场,他深有感触地算了一笔账:华丰合作社在省内流转了8万亩耕地,加上省外的分社,覆盖耕地面积超过48万亩,去年与中化化肥合作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亩节省化肥达到15%,相当于每亩节本20元,8万亩耕地折合下来,这是很大的数字。“一方面是节本增效,另一方面通过科学配方和治理土壤酸化,农产品质量大大提升,这是品质增效。”

产业协作瞄准三大领域攻关

化肥减量增效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产业纵向协作,也需要横向联合。去年,中化化肥为适应减肥增效的农业形势,整合旗下种子、化肥、农药等板块,组建了中化农业事业部。针对此,覃衡德说,围绕化肥减量增效,联盟要思考化肥如何与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结合,如何与农业种植技术、节水技术、农机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结合,在推进化肥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为中国农民提供以肥料为基础的农业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方案。

据联盟秘书长、中化化肥副总经理李仰景介绍,2016年,中化化肥销售人员在黑龙江建三江地区发现,当地农民在使用水稻种肥同播机械时,因为没有配套机械化施肥的肥料,只好将其中的施肥装置拆掉。了解到情况后,中化化肥组织相关专家攻关,成功开发出适应该机械的肥料产品,目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已经在建三江广泛应用。“联盟的意义,在于将下游需求与研发、生产资源对接,形成体系化研发推广的合力。”李仰景在解释联盟成立初衷时表示。

根据规划,国家化肥减肥增效科技创新联盟未来将整合各方资源,重点锁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绿色产品创制,开发有机类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无机养分高效利用技术;二是开展科学施肥技术研究,包括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和高效施肥技术集成等;三是探索创新推广模式,比如智能配肥模式、政产学研一体化推广模式等。“以一个个项目为抓手,调动联盟成员参与,把联盟做实,形成联合协作的长效机制,要让联盟成为农民信赖的组织。”李仰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