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钾肥保供背后的国企力量

时间:2022-04-01     来源:农资导报

春耕备耕如火如荼,肥料保供至关重要。

日前,有关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中国中化、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近期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切实保障今年春耕期间农业生产需要。

下一步,国家还将根据国内外化肥市场形势,积极采取增加国内生产、扩大进口、投放储备、加强市场监管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国内钾肥保供稳价。

在三大基础肥料中,国内氮肥、磷肥都已经实现自给有余,唯有钾肥例外。中国是贫钾国家,钾肥短缺曾经长期威胁着中国粮食安全。历经六十多年,从当年完全依赖进口,到如今国产和进口各占半壁江山,钾肥保供背后,凝聚着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智慧和汗水。

保供:粮食安全,不可无“钾”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农业三大基础肥料之一的钾肥,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钾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害侵袭的能力。作物缺少钾肥,就会得“软骨病”,易伏倒,常被病菌害虫困扰,因此钾元素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和“抗逆元素”。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保障钾肥稳定供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钾肥不像其他肥料原材料,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对称,且产能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但却是缺钾国家,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钾肥市场需求一直依靠进口支撑,这种局面长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改变中国农业耕地严重缺钾和钾肥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1958年,一群无畏的开拓者,挺进了浩瀚神秘的察尔汗,硬是靠艰苦奋斗、人拉肩扛,实现了中国钾肥“零”的突破。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在“死亡之海”罗布泊,一群年轻的创业者用生命与激情唤醒了沉寂千百年的戈壁,经“十年磨一剑”的艰难历程,摘掉了我国“贫钾”的历史。

随着国内产能不断扩张,我们在国际钾肥市场上也拥有了话语权。在中国中化、中国海油等央企长期努力下,中国进口钾肥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为中国农业生产减少了大量的成本投入,也保证了国内钾肥市场的稳定。

起步:扎根察尔汗盐湖,结束新中国无钾肥的历史 

64年前的中国,农业需钾,工业需钾,钾肥生产迫在眉睫。当时,有关专家在各地“寻钾”,最终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找到了魂牵梦绕的光卤石和珍珠盐。

随即,一个19人的开拓队伍来到这里,十个昼夜后,他们生产出了10多公斤、品位在50%左右的氯化钾产品。这10公斤钾肥填补了新中国无钾肥的历史空白,也标志着盐湖开发史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此后,察尔汗盐湖的工作者们在青藏高原腹地克服了超乎想象的艰难生活,前赴后继地投身建设。从1958年到1990年,历时32年,青海盐湖人以超人的胆识、勇气、勤劳、智慧,奇迹般地完成了世界钾肥强国上百年的发展磨砺,奠定了我国钾肥工业的基础,揭开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

经历了64载的艰苦奋斗,当年荒瘠的察尔汗改变了模样,现在的盐湖渠道纵横、水光潋滟、塔釜林立。科研工作者埋头攻关打破技术封锁,先后突破了大面积深水盐湖田晒矿、光卤石水采船、低品位钾矿固转液等关键技术,熟练掌握了五套钾肥生产工艺。

紧跟第一代青海盐湖人的脚步,第二代盐湖人组建了青海钾肥厂,建成了20万吨钾肥装置,筹建了青海钾肥二期工程,承担了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攻关。

秉承前辈的精神文化,第三代盐湖人建成了100万吨钾肥项目、新增10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

今天的察尔汗盐湖实现了500万吨钾肥的年产量,稳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从一滴卤水开始,察尔汗盐湖发展成为世界钾肥产业最为齐全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被业界誉为全国钾盐工业的脊梁和中国钾肥发展的样本。

几十年来,由青海国资委监管的青海盐湖股份与共和国共成长,盐湖人肩负国家重任,隐没荒漠边陲,用血肉之躯、磐石意志让“中国钾”实现了从0到500万吨的历史突破,让中国这个贫钾国在全球钾肥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壮大:挺进“死亡之海”罗布泊,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 

除了察尔汗盐湖,另一个改变钾肥行业局面的产业基地,来自戈壁上的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曾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从卫星云图上看,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之耳”。 

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罗布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在大地深处有丰富的钾盐资源可以做钾肥。

怀抱“让中国农民用上全世界最优质的钾肥”的愿望,1999年冬,国投罗钾的创业者们挺进生命禁区,扎根于罗布泊腹地,向“死亡之海”要财富。

发现了钾矿,并不代表能马上变成钾肥。罗布泊与世界上其他盐湖不同,这里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开发难度异常之大,在全世界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有外国专家听了直摇头,说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硫酸钾。但就是在这样条件异常恶劣的戈壁环境中,科研人员经过一年多反复试验攻关,成功利用罗布泊地下卤水生产出硫酸钾的主要原料——氯化钾,解决了罗布泊卤水钾、硫比例严重失调的难题,并攻克了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优质硫酸钾的关键性技术。

2003年7月,第一袋“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2006年,国投罗钾达到了年产8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能力。

2008年11月18日,国投罗钾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这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生产,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的行列。

到了2012年,罗钾硫酸钾年产量已经达到137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商。

在盐湖股份、国投罗钾等几代国企人的努力下,中国钾肥自给率由上世纪末的不足20%提升到了如今的50%以上,还打破了贸易壁垒,让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有了话语权。

虽然我国的钾肥自给率在逐渐提升并趋于稳定,但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每年仍有800万吨左右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然而,如果我们对进口钾肥没有足够的定价权,将直接危及到中国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钾肥进口的过程也充满了博弈。

进口:保持“价格洼地” ,有效保障国内供应

2005年底,我国建立了钾肥进口价格谈判机制。作为中国进口钾肥谈判小组主谈企业成员,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业务单元(简称“中化化肥”)中国海油旗下中国化工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建”)秉承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凭借丰富的国际商务经验和专业能力,利用国内钾肥产能等议价条件掌握主动权,与国际供应商开展谈判,使得中国进口价格连续多年处于全球钾肥“价格洼地”,保障国内市场化肥需求,有效降低国内农户的用肥成本。

在多方各种努力下,各国优质钾肥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到中国市场、服务于中国农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3日,中化化肥进口的来自约旦阿拉伯钾肥公司APC载货量达9.0万吨钾肥的Double Pride号轮船抵达中国港口连云港,创造了中国及全球历史上化肥最大载货量纪录。

此外,钾肥的战略储备,对于增强供应能力、增加谈判筹码也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中化化肥根据国内外供需和市场情况,呼吁建立钾肥战略储备。经过政府部门论证和企业讨论,2014年,钾肥国家战略储备正式建立,中国中化成为主要承储单位。几年后,中化建也加入了承储队伍。

作为主要承储单位,相关央企一直保持规定数量钾肥库存,并通过轮入轮出的形式平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提高我国钾肥整体调控能力,提升在谈判时的话语权,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安全。

面对2022年春耕化肥保供任务,相关央企提前谋划,积极推动钾肥进口大合同谈判。2022年2月15日,中方谈判小组与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就2022年钾肥年度进口谈判达成价格一致,合同价格为590美元/吨 CFR,使我国继续保持了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在疫情与国际供需形势等背景下,这一成果显得殊为不易,为春耕保供及全年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谈判价格达成后,中化化肥、中化建积极与各家供应商对接具体采购合同,争取早日到货,补充国内供应,同时有序释放春耕肥储备,全力保障春耕期间复合肥稳定供应市场。

除积极引进全球优质钾肥资源,全力支持国产钾肥产能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外,中化化肥还深入田野阡陌,通过举办科普讲座专栏、种植技术培训开展试验示范和田间指导等服务广大农民,推进平衡施肥、科学种植,提高钾肥利用效率,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户送去丰收。

小小化肥关系着大国粮仓,无论来自艰苦卓绝的高原荒漠,还是唇枪舌剑的谈判桌,每一粒钾肥背后,都凝聚着一代代国企人的心血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