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基础知识与生产实用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将近3300万公顷,总产量约1800亿公斤,分别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30%和粮食总产量的40%。解放以后,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1996年的5.12吨,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因此,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湖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20世纪90年代末,我省平均水稻播种面积4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12.7%,年均稻谷总产量256亿公斤,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12.9%。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8,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降雨量为1200-1700mm,适合双季稻生产,历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我国水稻分为哪几种类型?

稻属禾本科作物,栽培稻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一、按水稻亚种,分为籼亚种和粳亚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籼稻和粳稻。二、按生长季节,分为早稻、中稻(一季稻)、晚稻。三、按品种适应性和栽培方式分为水稻和旱稻。四、按淀粉性状差异分为粘稻(粘米)和糯稻(糯米)。五、在以上各类水稻品种中,可根据水稻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迟熟品种,还可根据稻株的高矮分为高杆品种和矮杆品种(常规稻)。每一类型中根据其栽培特性和形态特征又可分为众多的品种。

什么是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有什么不同?

常规水稻是相对杂交水稻而言的,是指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的品种。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生产上不需要每年制种的水稻。常规稻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种植的地方品种,由农民自留种植。由于自然变异和天然杂交等影响,往往易导致地方品种的变异或退化而减产。什么是杂交稻?详见《杂交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一书(以下简称为)第一章第一节P.1页。

什么是三系杂交稻?见”P.2-4       什么是两系杂交稻?见”P.5-6

什么是超级稻?见”P. 6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 ”P.6-7

杂交水稻的成就与贡献: ”P.7-8

一、  水稻育秧基础知识及秧田管理技术

(主要技术要点)

(一)、种子准备及浸种催芽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优良品种是培育壮秧的基础,对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的要求是:粒粒饱满,成熟一致,种子纯度达95%以上,籼稻的种子发芽率达93%以上。

浸种催芽技术与过程

1.晒种(浸种前晒1-2天)选种(风选、筛选、1:5盐水选种)浸种消毒(强氯精浸种12小时)

2.催芽(种子发芽率达95%以上)破胸阶段(36-3816-20小时)长芽阶段(25-26,保持湿润)炼芽阶段(摊开炼芽4-5小时就可播种)

(二)早稻育秧技术与过程

俗话说秧好半年禾,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生产上我们不仅要培育壮秧,而且要育足秧,保证插足基本苗数。

1不同秧苗的壮秧标准

1)小苗秧:指3叶期左右移栽的秧苗。壮秧为叶色鲜绿,叶片挺立,叶耳间距短,每株白根5-6条,生长整齐一致。

2)中苗秧:指3.1-4.5叶抛秧或移栽的秧苗。叶片宽厚挺立,叶色鲜绿,叶耳间距短,每株有10条白根,色白粗壮,生长整齐。

(3)   大苗秧: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叶身宽厚富有弹性,叶耳间距均匀,叶色鲜绿,生长整齐,大部分秧带分蘖。

 (4)超过6.5叶移栽的秧称为老壮秧,多用于双季晚稻和一季晚稻。

2根据插秧期和秧龄不同选育不同的秧苗

早稻四田配四秧。湖南早稻因前作不同,插秧期拉得很长,自4月中旬至5月中旬,插秧期长达一个多月,而早稻播种期也从3月中旬到4月上旬,也长达一个月左右。我省因地制宜的四田配四秧的育秧技术,对培育不同秧龄期的壮秧有重要的作用。

(1)      早插田配小苗秧:凡是在420以前插秧的早稻田称为早插田,叶龄为3.1-3.5叶移栽或抛栽。

(2)      中插田配中苗秧:凡是在425左右插秧的早稻田称为中插田,早、中熟品种移栽叶龄为3-4叶;迟熟品种移栽叶龄以4.0-4.5叶为宜。

(3)      迟插田配大苗秧:凡是在4月底至5月初插秧的早稻田称为迟插田,宜采用迟熟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湿润育秧培育大苗秧。

(4)      迟熟春收作物田配两段秧:如油--稻、麦--稻田,由于秧龄期长达38-48天,需采用两段育秧。第一段秧苗阶段,采用密播、湿润育秧或软盘旱育秧;第二段采用寄插秧或抛寄秧,可以克服秧龄过长、秧苗老化的问题。杂交早稻采用双两大(每蔸寄插双株),常规早稻采用多两大(每蔸寄插多株)。

3早稻育秧方式

目前,我省早稻的主要育秧方式有:湿润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两段育秧、大棚温室育秧等。

1)地膜覆盖湿润育秧

这是我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育秧方式,主要技术要点:整田施肥(水耕水整,基肥每667㎡人畜粪50-60+过磷酸钙25-30Kg,分厢做到沟深面平)播种覆盖(厢面泥浆抹平,播种量每667㎡杂交早稻15Kg,常规早稻40-50Kg,分厢匀播,泥浆踏谷,低拱地膜覆盖)秧田管理(、密封期为播种至1叶期,膜温30左右;、炼苗期为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期,膜温26-32,高于32及时揭膜炼苗;、撤膜期为经5-6天炼苗,秧苗超过3.1叶,平均日温稳定15左右,可先灌水后撤膜。

2)旱育秧

这是在接近旱地苗床的条件下,杜绝水层灌溉,采取浇水培育出的秧苗。主要技术要点:苗床选择苗床培肥播种覆盖(营养土)保湿出苗低拱盖膜严格防水(苗床不能积水)苗床调酸(pH6-7苗床消毒适时适量播种(315320200-250/平方米)。

3)塑料软盘育秧

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多点示范成功、90年代迅速推广应用的水稻抛秧技术。主要技术要点:备足育秧软盘(每个约400孔)规格的秧盘。每667㎡约60个左右)备好营养泥土(60%水田泥浆+40%人畜粪等)适时摆盘播种(将盘摆到泥面并压入泥中)注重苗床管理(从播种至出苗,膜内温度为35以内,超过35揭秧厢一头通气降温,出苗至一叶一心、膜温为25左右,以通气炼苗为主,2叶期膜温20左右,到两叶一心下午揭膜,可淋一次水,若遇寒潮,需重新盖好膜)抛秧前的追肥施药(抛秧前4-5天,追施一次稀薄的人畜粪水作为送嫁肥,或追施尿素和氯化钾每10㎡各为40-50克作为送嫁肥,同时还可以喷施一次三环唑和扑虱灵等药剂)及时抛栽,掌握密度(每667㎡抛2.0-2.2万蔸)。

多效唑与烯效唑在水稻育秧上如何应用?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培育水稻壮秧,兼有除草及防病作用。早稻秧苗每667m2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3.3对水10公斤喷雾,主要有控长作用和增加秧苗分蘖效应。烯效唑与多效唑同属三唑类衍生物,对植物生长的控长、促分蘖、促分枝、增强抗逆性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与多效唑相同,而生物活性则比多效唑高6-10倍,生理效应和增产效应大于多效唑。

移栽与合理密植有什么好处?

适时早栽,能延长本田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可增加穗数和每穗粒数,有利于高产。但早稻插秧过早,由于气温低,易发生死苗。合理密植,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能保证植株生长健壮。一般杂交稻基本苗每667m2 5-7.5万,常规稻15-20万,杂交晚稻7.5-10万,常规晚稻25-30万为好。

二、水稻栽培基础知识及田间(大田)管理技术

水稻有哪些特征特性及经济性状?

无论是杂交稻或常规稻的不同品种在成熟期、耐害性(寒、热、旱、涝、耐酸、碱性等)、抗倒伏、抗病虫害等生理特征,以及有效分蘖、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稻谷和米粒性状,色、香、味、出糙率等加工品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则可根据茎、叶、穗、颖花、谷粒等的色泽、大小、形态等加以区别。首先我们掌握了每个品种的形态特征,可为高产栽培和施肥管水等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湖南的稻田耕作制度有哪些?

我省的稻田耕作制度按熟制分有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按作物分有粮粮(麦稻、玉米稻)、粮油(油稻)、粮经(烟稻)、粮菜(蔬菜稻)、粮肥(绿肥稻)等多种种植模式。一熟制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等高寒山区,只能种植一季水稻。二熟制主要为冬闲田双季稻;春收作物一季稻。春收作物主要是油菜,部分地区有小麦、马铃薯、蔬菜、绿肥等,一季稻主要种植生育期长、产量高的杂交稻。春播作物主要是烤烟、瓜类、蔬菜,还有一部分玉米、豆类。三熟制主要为春收作物双季稻(早稻、晚稻)。主要种植模式:油稻、麦稻、菜稻、肥稻等。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即水稻的三性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是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的若干特性。这些特性集中表现为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营养性,统称为水稻的三性三性是水稻遗传特性的反应,依品种而异。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从出苗到抽穗日期等,都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

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水稻生长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之为感光性。一般晚稻品种或愈是晚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强,属于对日光反应敏感性的类型,而早稻愈是早熟的品种,其感光性愈弱,属于对日光反应不敏感的类型。

2、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水稻生长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各类水稻品种在其适于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加速其发育转变,提早抽穗,使生育期提早,而低温则可延缓发育转变,延迟抽穗,使生育期延长。

3、水稻的基本营养性

水稻的生殖生长是在营养生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发育转变必须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作为物质基础。不同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其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之为品种的基本营养性。

主要营养与水稻生长的关系?

肥料就是植物的粮食,像人必须吃饭一样,植物必须有适当的养分才能生长。

据化学分析,构成作物躯体的化学元素有60多种,其中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锌、锰、铜、钼、氯16种。

在水稻的16种元素中,哪些是大量和中、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含量千分之几至百分之几):   (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元素 (Ca)、镁(Mg)、硫(S)

微量元素(含量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 (Fe)、锰(Mn)、铜(Cu)、锌(Zn)、钼(Mo)、硼(B)、氯(Cl)

在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中,碳、氢、氧来自空气和水,取之不尽;钙、镁、硫、铁等元素在土壤中的贮藏量基本可以满足作物需要;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大,而土壤中的贮存量却较少,一般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要靠施肥补充,故称为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对水稻生长作用各不相同。

水稻三性的特点

一般早稻品种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感光性弱,感温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早稻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温度的高低。晚稻品种一般都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小,而感光性、感温性都较强的特点。因此,晚稻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日照的长短,同时还受温度高低的影响。

三性在水稻栽培上的应用

为满足各类稻田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期、插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高产稳产,同样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如我国南方稻区的小麦、油菜三熟制双季稻区,由于季节紧张,为了保证水稻全年高产,早稻品种类型原则上应选用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而短日高温生育期稍长的迟熟早稻品种。因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培育适龄壮秧,加强本田前期管理,争取在短期内发足基本苗。

水稻的大田管理技术(不同生育阶段的管理技术)

、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从秧田移栽(或抛栽)至大田后的分蘖高峰期,是促进个体健壮发育,构造高产群体的关键时期。

(一)科学管水:移栽或抛栽时田间要保持水层约5-6厘米,浅灌勤灌,有利于早生快发。

(二)科学施肥:早施分蘖肥,分蘖肥一般在抛、插后5-7天,每667㎡施尿素5公斤左右。

(三)科学除草:通常在秧苗抛、插后3-7天施用除草剂,按产品说明使用。

防止僵苗:僵苗有各种类型(低温、中毒、缺素等),我们主要注意的是缺素症状,如缺氮、缺磷、缺钾、缺锌而引起的僵苗,解决方法就是补施所缺的肥料元素,湖南水稻缺锌比较常见,你们可以推广应用中化化肥的磷酸二氢钾,作叶面喷施后可快速补充磷钾养分。

二、拔节孕穗期的田间管理:

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时期一是要注意适时适度晒田,以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控制无效分蘖和纹枯病发生。二是间隙灌溉,主要采用灌水与落水相间的间隙灌溉法。三是巧施穗肥(壮苞肥),幼穗分化阶段是水稻一生中的两个吸肥高峰之一(另一个是分蘖期)。

三、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

抽穗结实期是以谷粒充实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也是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决定时期。一是干干湿湿灌溉(干湿交替),二是补肥壮籽,一般在孕穗至齐穗期使用,肥料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我省还广泛使用谷粒饱作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水稻品种生育期怎么划分?

有人说水稻生育期是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总天数,这是不确切的,严格地说,生育期应该是从出苗到成熟所需的天数。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将水稻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熟期类型,按照各地品种在长沙种植,3月下旬播种所需的生育天数,可将全省各地的水稻品种划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其中早稻生育期为110120天,中稻为125150天,晚稻为115125天,但因气候变化和播期不同而出现差异。

水稻一生可分为哪几个生育阶段?

人们习惯上都是将种子萌发到新种子成熟作为水稻一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水稻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种子萌发至幼穗开始分化前为单纯的营养生长阶段;

2)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前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3)抽穗至成熟是单纯的生殖生长阶段。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根据外部形态的变化,具体将水稻一生划分为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成熟期等若干个不同生育期。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分为哪几个时期?

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植株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秧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蘖期依时间和速率不同,又进一步分为分蘖始期、分蘖盛期和分蘖末期。注意:一般在分蘖末期,就要控制分蘖,进行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利于有效分蘖生长粗壮。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分为哪几个时期?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和成熟期。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水稻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其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50%左右。因此,栽培上特别强调要施好穗肥,以补充营养,增加穗粒数。

什么是水稻分蘖?水稻分蘖发生有什么规律?

分蘖是生殖生长固有的生理特性。稻茎上除穗颈节以外,各节上均有一个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茎节部密集而不伸长的腋芽都能萌发形成新茎,这就是分蘖。水稻分蘖实质上就是水稻茎秆的分枝在通常的条件下,水稻的分蘖主要是在靠近地面的茎节上发生,这些发生分蘖的茎节叫做分蘖节。着生分蘖的稻茎叫做分蘖的母茎。稻株主茎上长出的分蘖为第一次分蘖,第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为第二次分蘖,依次类推。同一稻株上可发生第三、第四次分蘖。

肥料对水稻分蘖的影响?为什么要追施分蘖肥?

肥料(营养元素)与分蘖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一般施肥水平高,分蘖快而多,施肥水平低,分蘖慢而少。肥料中的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又以氮素的影响最大。稻株生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氮素水平,据测定,稻叶的含氮量高于2.5%(干重)时,新叶才能伸长,秧苗含氮量低于2.5%时,分蘖停止,只有超过3.0%时,分蘖才能迅速生长。一般来说,分蘖期稻叶含氮量达到4.0-5.0%时,稻株才可望获得高产。因此,在水稻分蘖期必须保证速效性氮肥的供应,分蘖发生才能早而多,故应早施分蘖肥,使其早生快发。

什么是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有效分蘖是指后期能够形成有效穗的分蘖,而不能形成有效穗的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是决定有效穗数,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措施,争取较多的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其措施是在移栽后的分蘖初期,及时追肥,合理管水,促进早生快发,在分蘖后期(分蘖末期)及时晒田,控制分蘖,防止分蘖发得过头。

如何掌握返青分蘖肥和壮苞肥的追施?

返青分蘖良好的长势长相是移栽后的3-5天活蔸,7-10天开始分蘖,20天分蘖可达到预定的穗数指标,叶色清秀,植株健壮。早施分蘖肥,促进有效分蘖。特别是双季早、晚稻,有效分蘖期短,一般在移栽后5-6天内需要施用分蘖肥,用量一般每亩田(667m2 )需要追施氮化肥尿素和氯化钾各为6-7公斤,以后则需看苗追肥。还要及时施用壮苞肥以补充养分,一般在晒田复水后剑叶始出时每亩田施尿素和钾肥各3-5公斤,或施复合肥10-12公斤

水稻大田生长期应如何科学合理施肥?

1)水稻大田的施肥原则是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肥相结合,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全面合理的营养。提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机肥需要占总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钾(N:P2O5K2O)一般为1:0.5:0.81较为适宜。

2)严格控制施氮和施肥总量:研究表明,水稻大田每亩(667m2)的施肥总量,早稻和晚稻均需控制在每亩施纯氮(N8-12 kg,磷(P2O54-5 kg ,钾(K2O8-12 kg;中稻和一季稻需控制在每亩施纯氮(N12-15 kg,磷(P2O56-7 kg ,钾(K2O12-15 kg,还可施硫酸锌1-2 kg

3)施肥方法:在翻耕整田时施足基肥,适当追施分蘖肥和穗肥。氮肥(尿素含量46%)一般用50-70%作基肥,追施20-30%作分蘖肥,用10-20%作穗肥;磷肥(钙镁磷肥含P2O5 12%)需全部用作基肥;钾肥(氯化钾含K2O60%)基施和分蘖期追施各占50%。除磷肥用作基肥外,全部有机肥也必须作基肥,施基肥时必须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均匀,先施入稻田后翻耕整田,使全耕作层中都有肥料,也可将专用复混肥在整田时一次性施入稻田耕作层,这种施肥方法就叫做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在翻耕整田时如何施足基肥?

基肥是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早稻基肥一般每亩田需施用土杂肥和人畜粪或家栏肥500公斤,田间绿肥约1000公斤,氮肥碳酸氢铵20-3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或者施用复合肥35-40公斤,实行一次性全层施肥。晚稻基肥一般为每亩田施鸡粪400公斤或菜饼50公斤,碳酸氢铵30-40公斤,过磷酸钙25-35公斤,氯化钾5-7公斤,或者直接用复合肥40-50公斤,进行一次性全层施肥。

水稻抽穗结实期(穗肥)应如何追施?

水稻齐穗期追肥可提高叶片的含氮量,增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片的功能和维持根系的活力。穗肥又叫壮籽肥,一般在齐穗期,每亩田追施尿素2-3 kg或磷酸二氢钾500g为宜。另外始穗期至齐穗期可喷施谷粒饱50-100克,以促齐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并防止早衰。

水稻施肥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如何?

水稻专用肥或称水稻复合肥、复混肥、掺混肥等,是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是水稻科学施肥技术的物化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水稻专用肥在全国各稻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大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是实现水稻生产规范化和轻型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现在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水稻的配方施肥?

所谓水稻的配方施肥是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施用效应,在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在一定土壤条件下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化肥和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比用量以及相应的施用技术。也就是说,水稻配方施肥时根据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总量在扣除农家肥料和土壤中提供的养分之外,其不足的部分则由化学肥料来进行补充,因为一般的农家肥(有机肥)可以提供40-50%的养分,另外化肥也可补充40-50%的养分。

水稻配方施肥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1.地方分区(级)配方法:在相同稻区将稻田按照土壤肥力的高低划分成若干等级,如高肥区、中肥区、低肥区可作为一个配方区,再根据当地的土壤普查资料和以外的田间试验结果,结合群众经验,较为科学合理地估算出各配方区内较为适宜的化肥种类和用量,也就是合理的NPK配比。

2.水稻目标产量法:对杂交水稻或常规稻先确定一个产量目标,再按不同水稻吸收养分的数量,估算出每个单位面积(667m2)所需要的化肥量及氮、磷、钾的配比。如杂交水稻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氮(N1.5-2.0 kg,磷(P2O50.5-1.0 kg ,钾(K2O1.8-3.6 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3-0.5:(1.2-1.8)

3.田间试验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田间设立不同肥料单因子或多因子处理,经田间小区多点试验后的结果,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的NPK的配方,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与氮、磷、钾的施用比例,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工厂生产的复合肥,只要选用合理,既增产,又节约肥料,较好地克服了过去滥施化肥所造成的浪费和农田污染。

什么叫水稻专用肥?专用肥与复合肥有什么区别?

水稻专用肥是根据稻田土壤供肥特性,水稻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而进行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肥,是目前推广应用最广的作物专用肥。全国各地都有根据本地土壤肥力特性和作物需肥特性而进行配方生产的作物专用肥,尤其以水稻专用肥的生产和应用最为普遍。近年来,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水稻有机专用肥和水稻控、缓释专用肥产品也不断出现。

水稻专用肥也是相对通常的水稻复合肥而言的,除水稻外,还有棉花、蔬菜、果树等多种农作物复合肥。通常复合肥的有效养分含量主要是由所用肥料原料的有效养分含量决定的,并不依特定作物所需养分种类和含量而定。而作物专用肥的养分配方则主要是依据特定作物(水稻)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而定的,可在任何土壤条件下施用。

中化化肥公司目前有哪些可在水稻上推广应用的复合肥?

、中化烟台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的掺混肥料(通用性)

是将单质肥料(多元素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进行科学配比后而生产的复合肥。主要掺混肥料(通用型)一般内含控释因子、总养分含量≥40-50%,其中N-P2O5-K2O不同含量的品种有:16-10-24(硫酸钾型)、17-17-17(含氯)、18-12-20(硫酸钾型)、16-11-18(硫酸钾型)、30-5-5(含氯),一般每袋重50公斤。

二、中化烟台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的掺混肥料(专用性)

有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氯化钾或硫酸钾类型的产品,其主要品种除了水稻专用肥以外,还有玉米加锌专用肥、花生加硼专用肥、果树专用肥、蔬菜姜蒜专用肥等,一般每袋重50公斤。

三、 中化山东肥业公司生产的复合肥

1.新型氨化系列产品:具有造粒均匀、色泽光亮、颗粒强度大、质量稳定的特性,其中养分均衡型和高磷型产品可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用作基肥使用。此系列的复合肥主要品种有:15-15-15Cl)、16-16-16Cl)、17-17-17Cl)、17-17-7Cl)、20-16-4Cl)等。

2.聚合肽系列产品:聚合肽复合肥是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多肽金属蛋白酶经造粒而成。多肽复合肥内含控释因子:金属蛋白酶、尿酶抑制酶-速效-长效作用,能保护有益微生物,激活植物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普通复合肥相比,可提高肥料利用率25%以上。可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主要品种有:15-15-15S)、18-18-8Cl)、15-30-5Cl)等。

3.新型缓控释肥系列产品:缓控释复合肥养分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均衡释放,可全生育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可有效减少氮、磷、钾的流失,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此系列产品适合于北方小麦、玉米和南方水稻等生长周期较长的作物一次性全层施肥。主要品种有:20-12-12Cl)、24-13-15Cl)、22-12-8Cl)等。

4.熔体高塔系列产品:是利用尿素溶液,配以磷铵、钾盐,是一种高质量、低消耗、少污染的复合肥。目前已生产的有高氮型:30-5-5Cl)、28-6-6Cl)等,高氮高钾型:25-10-16Cl)、22-6-18S)等,高氮高磷低钾型:26-17-8Cl)、23-16-7Cl)等,可根据各种作物的需肥量任意选择。

5.硫基喷浆系列产品:硫基喷浆产品采用氯化钾低温连续转化法的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相比传统工艺产品,质量稳定,颗粒圆滑。产品为硫酸钾型,适用于忌氯作物,也适用于各类土壤(盐碱地)和各种农作物(忌氯作物),可广泛应用。主要品种有:15-15-15S)、14-16-15S)、13-17-15S)、12-18-15S)。

硫基复合肥与氯基复合肥有什么不同?

氯是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但氯离子浓度过高时会产生毒害,明显地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下降。

1.标识不同:国家的相关标准有明确要求,凡氯基复合肥必须标识含氯(Cl”,另外,含硫基复合肥(S不等同于硫酸钾复合肥

2.工艺不同:硫基复合肥完全经过化学反应喷浆造粒而成,颗粒养分一致,而氯基复合肥则没有化学反应过程。

3.施用范围不同:硫基复合肥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而氯基复合肥则不能施用于一些忌氯的作物及沙地和盐碱地。

4.施用方法不同:硫基复合肥可以用作基肥、追肥,也可用于作种肥和根外施肥,而氯基复合肥只可用于作基肥和追肥。

5.土壤肥力不同:硫基复合肥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缺硫状况,而如果长期施用氯基复合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

我省常见的忌氯作物有哪些?

农作物对氯产生毒害后一般较难防治,只能多浇水降低或稀释氯离子浓度。我省常见的忌氯作物有西瓜、葡萄、柑橘、草莓、马铃薯、甘薯、烟草、甘蔗、茶叶等;蔬菜还有莴苣、菠菜、黄瓜、甜菜、菜花、芹菜、葱蒜等。

哪些作物应用硫酸钾型复合肥较好?

我省主要有烟草、马铃薯、红薯、西瓜、甜瓜、葡萄、柑橘、油菜、大白菜、甘蓝、辣椒、莴苣、苋菜等忌氯作物和沙土地、盐碱地等,必须要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哪些作物应用氯化钾型复合肥较好?

我省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适应氯化钾型复合肥,不仅效果好,而且投入少,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施用复合肥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1在水田等土壤还原性强的条件下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时,应加强水分管理,注意保持土壤通气性。

2用含氮量低于15%的复合肥做基肥或追肥时,一般可按3:1掺配尿素或按1:1掺配碳铵混合均匀后使用。

3旱粮作物播种时,应注意种肥隔离,肥料应侧深施,距离种子10-15厘米以上。

4在肥药混用中可与固体农药直接混用,尽量避免与液体农药混用。硫酸钾型复合肥不可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

微量元素越多越好吗

由于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量很少,如硼、锌、锰、铜、钼、氯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也很少,因此微量元素的施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施用微量元素易引起作物中毒,而且还会由于多种微量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导致其他元素的缺乏,在生产中也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微量元素。

我省推广应用的有哪些复合肥和水稻专用肥

I芙蓉牌杂交水稻专用缓释、控释复合肥:是由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制开发的。它是通过对稻田土壤特点和杂交稻的营养特性及吸肥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而提出的肥料配方,并科学利用养分分段缓释、控释等核心技术生产的一种水稻专用肥。其产品有总养分含量≥45%,N:P2O5K2O=18:10:17;总养分含量≥40%,N:P2O5K2O=18:8:14。控释肥的施肥方法与一般复合肥一样,主要用作基肥,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II强农牌水稻专用配方肥:是湖南省配肥开发中心根据全省不同土壤特性开发生产的水稻专用肥。主要有强农牌水稻专用配方肥,总养分含量≥25%,N:P2O5K2O=12:5:8,一般每亩田施用40-50公斤作基肥。还有强农牌水稻一次性配方肥,总养分含量≥34%,N:P2O5K2O=17:7:10,在翻耕整田时一次性施完,以后不再追肥。

III湘珠牌水稻专用复混肥:是湖南湘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同研制的复混肥系列产品。其养分含量有低、中、高三种复混肥:10-5-1025%)、14-7-1031%)、15-10-1540%)。

IV兴湘牌水稻专用复混肥:是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根据湖南稻田土壤肥力特征和水稻生长特性,采用先进工艺生产的。主要有低养分含量25%,高养分含量48%和除草型水稻专用追肥3种产品。

根据水稻长势和产量应掌握的施肥要点有哪些?

决定水稻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的养分含量。施肥时应通过以往的种植经验和田间苗情,了解和掌握稻田里是否缺乏什么大量元素或中、微量元素,湖南省稻田一般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症的主要有锌、硼等,要及时发现,及时针对性地补施。微量元素一般选用叶面肥进行叶面喷施。

中化化肥公司目前有哪些叶面肥和微量元素肥料?

中化烟台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的叶面肥有中化磷酸二氢钾,含磷51.2%,含钾33.8%的水溶性肥料可作叶面肥喷施;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中化-颗粒锌、颗粒硼,中化-速溶硼,中化-聚合硼钾,复合微肥等,都可用作叶面肥喷施。

水稻大田生长期间应如何科学管理?

在管水上,采用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促叶的管水原则。也就是说水稻移栽到大田以后,返青期间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当田间分蘖数达到每亩约20万基本苗时,及时晒田,采用多次轻晒,要晒到田中开丝拆,白根跑满田为宜,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田晒好后及时复水。孕穗期田间需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乳熟至成熟期进行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收获前7天左右可以断水。